年内已40城出台稳楼市政策,房价现重要信号
“房价指数出现重要信号,即在此前连续四个月下跌的基础上,1月份数据已经止跌。”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当前环比跌幅处于持续收窄态势,后续完全有转正可能,即走出此前房价持续下跌的区间。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统计局划了重点——“环比下降城市个数减少”。
据不完全统计,5月以来,至少包括四川成都、海南海口、河南洛阳、广东东莞、福建莆田、浙江嘉兴、江苏南京、辽宁沈阳等40城出台稳楼市政策,多以降首付、公积金贷款额度提升、给予购房补贴、取消限售等手段为主。三孩家庭增加购房资格 值得关注的是,杭州新政对于三孩家庭增加了购房资格。
月1日,郑州出台19条新政,放宽限购、取消认房又认贷、推行棚改货币化安置;3月4日,唐山将公积金公积金贷款额度提至80万元,二套房首付比降至30%等;3月6日,苏州允许受影响企业提前申请预售证……一系列政策松绑,无疑给楼市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年开年以来,一个半月时间,各地频出“稳楼市”政策,深度调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也开始出现企稳信号。中原地产研究院1月16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中国各地发布房地产相关政策近80次,其中,释放稳定楼市的支持性政策发布已接近40次。一方面,国家部委继续出手稳定楼市资金链。
据不完全统计,年初至今,超40城出台稳定楼市新政,涉及降首付、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发放购房补贴等方面。未来从三孩家庭等角度看,可能会适度释放以二套房、大户型房为主的改善性需求。事实上,针对刚需和改善性需求,适度调整过于严格的限制性政策已在进行中。第三句,保交付。
实际上,此轮政策调整早有端倪。自去年12月以来,监管层就曾多次表示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多个热点地区发布稳楼市政策
1、近期,杭州市、佛山市等热点地区接连发布稳楼市政策,提振购房者信心意图明显。稳楼市政策内容主要包括放松限购区域、放松信贷政策等。此外,以郑州市为代表的部分热点地区近日开展商品房团购活动,多举措促进楼市成交。促进楼市成交 12月11日,郑州市商品房团购会在海马公园营销中心开幕。
2、根据中原地产研究院统计,4月份以来,包括衢州、秦皇岛、绵阳、兰州、大连、丽水、苏州、南宁、昆明等超过60城发布了不同力度的稳楼市的政策。从全国累计数据看,2022年以来已经累计接近110城市发布了出台稳楼市政策,包括苏州、福州、郑州、佛山、天津等多个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
3、其实吧,还是挺支持喜好投机房地产的人接盘,这些人多交税也比把希望寄托在农民身上好,本质就是经济下行了,门槛又太高,后面接不住了。地方还想维持高税收,银行还想维持高利润,房企还想维持高杠杆游戏不崩断,甚至还有人想继续在房地产投机赚钱。
4、近期,江苏泰州、湖南浏阳等地发布稳楼市政策,购房补贴成为“标配”。此外,有的地区鼓励房企自行制定让利政策。
中国房地产产业地图内容简介
《中国房地产产业地图(2008-2009)》深入剖析了200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动态,以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为代表,展现了当年市场的繁荣景象。这一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房地产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交易活跃,房价和土地价格迅速攀升。
这本关于中国房地产产业的图书是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它属于中国产业地图系列丛书的第一版,发行日期是2008年12月1日。这本书共有305页,适合用简体中文进行阅读。它的开本是16开,便于携带和阅读。书籍的国际标准书号是9787509705209和7509705207,便于图书识别和购买。
中国房地产产业地图目录概览这篇文章详细梳理了200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多维度运行状况,涵盖了全国以及各主要区域的房地产市场分析。首先,我们从全国篇开始,深入研究了当年土地市场、金融市场和商品房供需市场的运行情况。全国篇中,对东部地区进行了细分,包括长三角板块、珠三角板块和环渤海板块。
第六章日常消费领域,包括农产品、乳制品、软饮料、酿酒业等。第七章可选消费中,汽车、摩托车、家电、纺织服装等行业逐一解析。至第十章医疗保健、建筑与房地产、金融保险等关键领域逐一介绍。第十一章交通运输业,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城市公共交通业均有详尽内容。
商业地产行业产业链区域热力地图:广东省分布最集中 根据每年商业地产行业发布的行业TOP100名单数据来看,我国商业地产行业产业链优秀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其次是在上海市、江苏省、北京市等地区。
评论丨近70城调整房地产政策,释放“城市主体责任”的信号
月7日,海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城市主体责任制的通知》。
从历史经验来看,房地产销售通常滞后房贷利率调整一到二个季度。如果5月底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居民预期逐步改善,后续房地产销售降幅有望逐步收窄。而在明确的政策信号之下,各方预期将趋于稳定,这不仅有利于住房消费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增强房企发展信心,最终将有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韩正在7月24日召开的房地产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全面落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发现问题要快速反应和处置,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因此,各地因城施策、精准调控将更加积极和及时,而对于热点城市而言,一旦房价面临过快上涨,大概率或面临楼市调控收紧。
同时,政府部门正在研究综合调控政策,坚决打击投机炒作行为。对当下的深圳楼市,业内一致的看法是,不下重典,难治其疾。不久前发布的国家统计局70城房价指数显示,10月份深圳二手房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9%、同比上涨15%,涨幅双双排在全国第一。深圳楼市“逆调控形势上扬”,确实值得深思。
深度研究,“两会”以来政策走向宽松,行业新发展模式呼之欲出 房地产业仍是实现GDP增速5%的支柱 在疫情阴霾下,2022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需求转弱三重压力,短期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主要经济发展目标整体是稳中求进,并把经济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回顾
1、回顾我国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历程可追溯到1993年,政策包括“国十六条”等,旨在应对首次出现的房地产热。1993-1996年的调控,国务院通过“国16条”等措施,遏制了通货膨胀,使经济软着陆,但也导致海南等地房地产市场遭受重创,泡沫破裂后进入低谷期。
2、年至2010年,中央实施史上最严厉的宏观调控,如《国十条》,限制异地购房和提高二套房贷标准,各地房地产市场交易骤减。2010年10月,营业税优惠政策终止,政策导向更加注重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应。
3、对策:199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提出整顿金融秩序、加强宏观调控的16条政策措施(通称“国16条”);1994年系列出台《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住宅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颁布。
4、我国政府对房地产业的调控从 1998 年至今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8- 2003年 6月前):这一时期,政府出台的政策是在税收减免、利率等政策上实行优惠,鼓励住房消费,都是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发展的。
多地稳楼市新政利好合理需求,政策“红线”仍在
1、进入2022年,支持合理需求成为各地楼市政策中的主旋律之一。其中,除刚性需求外,改善性需求也迎来利好。近期备受关注的鼓励老年人投亲养老、取消“认房又认贷”、二孩和三孩家庭放松限购等措施,均是着眼于对改善性需求的支持。严跃进指出,我国仍然处于城市快速发展的阶段,住房需求比较旺盛。
2、月以来,珠海、青岛、佛山、中山等多个城市相继出台稳楼市新政,内容包括放松限购区域、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等。从披露近期楼市成交数据的地区看,部分热点地区楼市成交已出现反弹迹象。
3、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近50个城市出台了多项楼市政策,其中,“支持合理需求”成为当下楼市调控的主旋律。这些措施对楼市的支持作用不可忽视。近期,以长三角、大湾区为代表的热点区域楼市出现一定升温,似乎意味着持续了6个月的低迷走势已经终结,且随着传统销售旺季的到来,市场继续反弹的动力仍在。
4、近日,太原、武汉、杭州、成都等二线城市纷纷出台稳楼市新政,内容包括放松限购条件、提高公积金提取额度、更好满足三孩家庭购房需求等。不少地方发文明确,既要满足刚性购房需求,也要对改善性购房需求予以支持。
5、出台政策以扶持房企为主 还未出现“刺激楼市”新政 可以看到的是,在疫情持续期间,已有不少城市出台新政扶持企业应对疫情。“目前还没有看到‘干货’,多以缓解房企现金流为主,主旨为了给房企减轻压力,但需求端的刺激政策还没有。”前述某TOP30房企人士说道。